当前位置:首页 > 房产 > 正文

于学军:货币政策是观察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变量

  • 房产
  • 2025-01-17 14:53:03
  • 30

专题:金麒麟论坛 · 2024金融新篇章

于学军:货币政策是观察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变量

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

  1月16日,新浪财经2024年会在北京举行,同日下午,“金麒麟论坛·2024金融新篇章”召开,原中国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出席并演讲。

  于学军首先谈到,回顾来看,2024年是冲突不断、动荡不安的一年。主要体现为全球地缘政治裂痕加深,经济增长动力不足、不顺当。但在人工智能、新能源汽车、智能驾驶、量子计算等科技领域又有新的重大突破。于学军认为,2025年预计仍将是动荡不安的一年,全球经济增长难有大的起色。

  于学军进一步谈到,从金融角度来看,2025年有三个重要的关注点:第一,中美之间利差扩大,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,直接影响国内流动性的放松。第二,去年下半年以来,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,预计今年尤其在下半年之后,中国面临的外部货币环境会逐步有所缓解、松动。第三,自去年九月之后,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经济政策,其中货币政策“增量”明显,是观察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变量。

  首先,在谈及中美利差问题时,于学军表示,长期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经济增长速度远高于美国,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也明显在美国之上,现在美国的国债收益率远高于中国,所以被看作是“倒挂”。

  “面对明显的下行压力,几年来宏观调控部门不断放松调控政策,减税降费,降准降息,房地产松绑,推出‘两重’‘两新’政策等。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例,2019年8月创设时为4.25%,现已降为3.1%的历史最低水平;而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,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已降为1.1%,五年期也只有1.55%;银行理财产品勉强维持在2%以上。低利率的背后,说明投资的收益率水平出现大幅降低。”于学军说道。

  于学军分析,中美之间维持较大的利差空间,人们自然趋向于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,致使人民币流动性持续收紧。在这种情况下,尽管政策部门试图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采取降准降息、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、措施等,但实体部门却需求不足,出现流动性持续紧缩现象。

  于学军认为,要观察经济运行的情况,仍然需要对统计指标进行深入的结构性分析,当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。“毫无疑问,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是高流动性货币指标,与个人活期存款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,每当它出现增加或增速提高时,一定预示着流动性放松,经济活跃,景气回升;相反,每当它增长降低甚至像去年那样出现减少时,一定表明流动性收紧,经济增长乏力,下行压力加大。所以,新口径公布以后,希望研究者要特别关注当中的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增减变化,关注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与个人活期存款之间的差别。”于学军表示。

  其次,在谈及外部环境时,于学军表示,总体来看,随着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政策利率的持续降低,尤其是到下半年,全球的货币环境应该发生明显的改变,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收窄,从而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,改善国内流动性状态,并减轻经济下行的压力。

  第三方面,于学军谈到,去年九月之后,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经济政策,其中货币政策“增量”明显,是观察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变量。于学军具体谈到了三个方面,一是降准降息,央行承诺今年仍会继续降低;二是央行入场购买国债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;三是专门针对资本市场推出的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。

  “随着这些政策的持续加量,中国的货币信贷市场预计会出现一定的变化、松动,这将对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、营业盈利等带来潜在的影响、变化。这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密切观察,及时捕捉这种变化、商机,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,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,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。”于学军表示。

有话要说...